通货紧缩——现代经济学最成功的栽赃

2017-08-09 20:39:06 admin 627

本文主要内容来自美国经济学家彼得·希夫和其弟弟安德鲁·希夫合著的《小岛经济学》,并包括其中部分读书笔记以及读后感。整本书使用生动的比喻,从一小岛三个人的发家致富历开始抒写。把各种生硬的经济关系转变成为一个一个有趣的故事。很生动的描述了经济的产生、发展、带来的问题、政府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政策带来的问题。

经济之始

这本书从一个原始的小岛开始写:岛上有三个人艾博、贝克、查理(也就是A、B、C)。没有工具的三人每人一天只能抓一条鱼,且只够养活自己。这个时候一个好点子出现了,其中的一个人(艾博)挨饿一天没有出海捕鱼(风险承担)发明了初级捕鱼工具,一天能捕两条鱼。

生产力的提高,其他人也想制作渔网,但他们不愿承担挨饿一天的风险,于是如今已经有了储蓄的艾伯对他们发放了商业贷款——每人一条鱼,然后他们就各可以腾出一天时间来制作渔网。这下,艾伯、贝克和查理同时拥有了自己的渔网,提高了整个小岛的生产力。



后来,他们又利用生产力提高之后所累积的积蓄,投资建造了一个巨型的水下捕鱼器,整个小岛的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之后,艾伯开了一个服装公司,贝克开始研发独轮车,查理则醉心于研究烹饪技术。这个美丽的热带小岛,大家不必都为捕鱼忙碌,现在不仅食物丰富,服装美丽,交通便利,而且大家也有了各自的休闲时间,冲浪这一休闲活动也就蓬勃发展了起来。

很快,关于这个小岛上前所未有的奢华生活的传说流传到了其他的岛屿,那些岛上的居民还在以徒手抓鱼维持生计,穿着漂亮的衣服冲浪这种事情,他们想都不敢想。于是,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大批的移民接踵而至。小岛上生产力的提高意味着可以养活更多的人,而反过来,更多的人又促进了更多元化的经济。

有一些渔民来到岛上,找到了维护巨型捕鱼器的工作,另一些渔民,向艾伯他们三个原住民借来商业贷款,开垦土地,种植农作物,或者是拿着商业贷款再投入到一些新兴的领域,这就催生了很多的职业,比如,茅草屋的建筑商人,木筏的制造商人。

货币的诞生

小岛上有了更多的食物,有了更多的工具,生产水平进一步的提高,那么就有很大的一部分人,不用生产物质资料,也能生活下来。于是,服务业应运而生,比如,我帮你加工一个糖醋鱼或者是红烧鱼或者帮你做一个沙滩按摩。此时,小岛上的经济产品变得多元化,大家以物换物非常的麻烦,木筏商人需要厨师来帮忙做一份美味的红烧鱼,但是厨师对木筏不感兴趣,厨师需要的是温暖的午后在沙滩上来一个岛式按摩,那厨师就要拿着木筏去找按摩师商量这件事,按摩师需要的是茅草小屋,那又怎么解决呢?而且烹饪多少顿饭才能与一次按摩,一个木筏或者是一座茅草小屋的价值相当呢?这样一来就会给人们之间的交易造成很多麻烦。为了改变这种杂乱无章的交换系统,小岛上就需要出现一种中间的交换物,这种交换物能用来交换任何的东西,能被所有的人接受,换句话说,美丽的小岛需要货币。

大家可以一起商量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由于小岛上的人都喜欢吃鱼,而且每个人每天还需要吃掉一条鱼才能够生存下去,那么一条鱼的价值是多少,大家心里面都有数,所以,鱼就被指定成了小岛的专用货币。随着移民的到来和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紧接着发生了两个小故事,这两个小故事能够说明该如何理解就业和通货紧缩。

雇佣与就业的产生

首先是关于就业的故事。来到小岛上的移民都是想摆脱之前每天用手抓鱼,抓一条吃一条的艰苦生活,那么放在他们面前就有三种选择:一、像原住民的祖先——艾伯一样,省吃俭用,自己编织自己的渔网;二、贷款购买渔网;三、为有渔网的人工作。

第一种选择需要忍饥挨饿,第二种选择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所以,大多数人会选择第三种,即为别人打工,得到相应的报酬。

举个例子,一个新来的移民小刚,他长的非常的强壮,每天抓鱼浪费了一身的肌肉,所以他决定搬鱼,靠一身的肌肉,小刚每天可以把100条鱼运送到人们的家里面,他收取的2%作为运费,也就是每天2条鱼。

还有另外一个移民小明,他脑子灵活,他利用贷款制作了一辆搬运车,于是他成为小刚强劲的对手。小明虽然弱小,但是他有搬运车这个工具,每天可以搬运300条鱼,他的生产力高,他只需要收取1%的回报作为运费,每天都可以赚到3条鱼。

所以说,小明得益于他的资本——搬运车,而且他收费更低,赚到的鱼也更多。小刚由于没有资本,根本就没有办法与小明竞争,处境非常的艰难。小明的聪明远远不止于此,他认识到,小刚那么强壮,如果他也有一辆搬运车的话,每天应该至少搬运400条鱼,那利润就是4条鱼了。于是,小明就去找小刚,给他提供这份工作,每天支付他3条鱼的工资,剩余的1条鱼,作为自己的收入。

这件事情对于小刚来说,肯定是划算的,之前自己干每天拿到2条鱼,现在给小明打工,每天可以拿到3条鱼。而对小明来说,同样是划算的,每天1条鱼的收入,但可以不用搬鱼了,每天专注于制造业的工作,雇佣更多的人,扩大自己的生意。与此同时,搬运车的普及也会降低岛上所有人的运输支出。

但小明需要维护一种微妙的平衡,因为小刚有可能储存足够的鱼来制造搬运车,同小明进行竞争。为了维持现状,小明就需要给小刚合适的报酬,即比小刚自己干赚得的鱼要多,但是也不会多到他产生自立门户的想法。可见,小明唯一的动机就是追求更高的利润,他没有刻意的要帮助小刚或者任何人,但正是因为小明利己的动机,最终让小刚得到了更多的收入,而且所有的人都节省了运费。

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的经济学启示是:商业利益源于降低员工的薪水,但是没有任何工作是免费的,如果没有利润,工作也就无从谈起,员工只要工作就有报酬,而企业主想要得到报酬,就必须等到企业盈利之后。

企业主的收益是对承担风险的回报,是成功整合资源的回报,对利润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产品的创新、企业的发展及经济的增长。正是这样的推动力才提高了社会上每个人的生活水平。这说明了企业家很擅长于满足别人的需求,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应予以鼓励,而不是恶意的诋毁。

“就业市场本身有失公平,政府要保护员工免受雇主的剥削”的说法是对经济学原理的误解,它严重损害了劳动力市场的健康运行。如同市场中的其他交易一样,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是一个自愿的活动,每一个工作者都是在做生意,他把自己的劳动力卖给出价最高的人。

作为打工者,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可以选择跳槽,去追求薪水更丰厚的工作,如果现在没有跳槽,那么说明目前的工作是当前所能找到的工作中最好的选择。低薪水可能不尽如人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剥削,还有可能是我的能力只能够找到这样的工作,一名员工的价值取决于3个方面:雇主是否需要这名员工的技能,即需求;有多少人具备这项技能,即供给;员工完成工作的程度如何,即其生产力。想要获得更高的薪水,员工必须提高自己的自身价值,要么掌握极少数人掌握的技能,要么通过对本职工作的精益求精来提高生产力,除此之外,根本没有捷径可走。最低工资法的问题是现行劳动法中明文规定的内容。

对于一名求职者来说,最低工资法反而增加了法律想要保护的这批人的求职难度。原因是:只有当一名员工为企业每小时创造8元以上的价值的时候,雇主才有可能也才有能力支付8元每小时的工资。但是如果这名员工只能提供每小时6元的服务,而最低工资法规定了每小时最低8元的工资,他想要找到这样一份工作就会变得非常非常的困难。那么,到底是在每小时6元的情况下就业好,还是在8元每小时工资的规定下失业好呢?所以,名义上的高工资,实际上的零工资。

接下来进入我们标题想要重点突出的主题:

最成功的栽赃-通货紧缩

另一个故事,关于效率和通货紧缩。

如果有分工,大家都从事各自擅长的工作,那么结果肯定比都做同一个工作要好。

比方说,现在小岛上的居民,平均要花5天的时间才能做一条独木舟。大家都有一条渔网,每个人每天能抓到2条鱼。换句话说,一个人必须放弃10条鱼的收入才能造得出一条独木舟。

假设有一个叫小军的人,制造独木舟的手艺非常厉害,4天就可以做一条,那么对于小军,与其去抓鱼,不如专心致志做独木舟,因为他只需要放弃8条鱼的收入,并标价9条鱼把船卖出去,就可以增加自己的收入。而其他居民则花9条鱼向他购买就行了,比放弃10条鱼的收入自己来做要划算,自己还能省一条下来。

但是,花9条鱼来买一条独木舟,很多人是负担不起的,在攒够买独木舟的鱼之前,穷人只能游泳去抓鱼了。小军从事这项劳动一段时间以后,利用自己的积蓄,制作了一些专门制造独木舟的工具,有了新的工具,小军把工期从之前的4天缩短到了2天,效率提升了1倍。这时,每条独木舟的成本只要4条鱼,于是他标价6条鱼出售,生产力提高了,即便是降价了,利润还是高了1倍,而且因为价格便宜,更多的人买的起,顾客群扩大,小军的生意也变得越来越好。往日富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现在变成了普通的消费品。

小军独木舟的故事的启示是:价格的下降并没有损害小军的利益,实际上其他行业的产品价格也都是在随着生产率的提高而下降的。

技术创新是一个单向的过程,生产率会越来越高,因此价格具有随着时间推移而降低的趋势。持续下降的价格还会鼓励岛民们储蓄,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的鱼在将来会更加的值钱,可以买更多的东西,省1条就等于赚1条。人们愿意储蓄,那么就有更多的资本可以用于贷款和投资,最终带来更多的消费。

对通货紧缩的妖魔化是当今经济学中最成功的宣传案例,在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眼里,通货紧缩被定义为一段时间内价格的全面下降,这就好像经济领域内的瘟疫一样,只要一点通货紧缩的苗头,政府通常会采取措施,抬高物价。

一个广为人知的事实,从18世纪到1913年,将近150年的时间里,美国的物价一直在稳步下滑,几乎所有人都会大吃一惊,然而就在这段时间里,美国却经历了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几个阶段,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就是因为生产力的提高。

如果货币供应稳定,生产力的提高必然会促使价格下降。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工薪阶层也能够买得起装饰家居,量身定做衣服,也能付得起打车钱,而这些以前只有富人才能消费得起,通货紧缩意味着1850年存下的100美元到了1880年能够购买更多的产品,购买更多的服务。

为什么说通货紧缩不好呢?现在的爷爷奶奶们总说小时候的东西便宜,而他们的爷爷奶奶却总是在说自己小时候的东西贵。虽然物价低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我们还是害怕通货紧缩,我们被告知,一旦物价下跌,消费者就会停止消费,公司也会避免支出,工人也就会因此失业,最后会回到经济黑暗的年代。

但是价格下降并不见得会影响行业的发展,我们不止一次的见证过这一点,在20世纪初的时候,亨利福特靠不断降低汽车的价格发了大财,他雇佣工人的工资是行业里最高的。

举个更近一点的例子,虽然计算机的价格在不断的大幅下降,但是这个行业的盈利依然是非常的丰厚,产品价格的下跌并没有影响计算机革新的步伐,由于设计和制造效率的提高,每年数以亿计的人能够以越来越低的价格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好处。

但是尽管如此,现在经济学家依然认为,消费促进经济增长,而一旦发生通货紧缩,人们就不愿意消费了。这样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消费而是生产,不需要劝说人们去消费,因为人类的需求是永远都不会满足,如果人们不想要某样东西,那么肯定是有原因的,要么是产品不够好,要么是买不起。

不管是因为什么,推迟购买物品或者是把要花的钱存起来都是出于理性的考虑,而且对整个社会是有好处的。实际上,消费者不愿意消费,刺激需求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物价降到一个更加合理的水平。第一代等离子电视机问世的时候,只有很少很少的美国人能够买得起,但是随着价格的不断下跌,越来越多的人出手购买,不断增加的销量,弥补了价格下降的损失,最终,利润大幅度的提高。

虽然有这么多的反面证据,通货紧缩还是被当成了经济的头号敌人。这很奇怪,但是如果还有一股力量介入其中的话,这又完全可以说得通,这是因为与通货紧缩相反的通货膨胀,那是政治家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