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入篮”却火候未到 要抗衡美元还差最重要的一步

2016-10-03 10:28:47 admin 154

导读: 人民币正式“入篮”了,这是中国地缘政治地位转变过程中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但许多专家表示,中国还远未对美国的影响力形成真正抗衡,人民币成为IMF贷款储备货币更多是一种象征性胜利,而不会重塑市场格局。

上周六,人民币被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的储备货币篮子,这是中国地缘政治地位转变过程中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一样,人民币目前将被用作IMF在紧急救助情况下的官方贷款货币之一。在中国政府多年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后,IMF对人民币加入其储备货币篮子的批准是对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一种认可。

这显示了中国金融外交的演变,从过去数十年来大力向多国政府提供援助,转变为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以挑战美国的全球经济主导地位。但许多专家表示,考虑到对国内市场实施的诸多限制,中国还远未对美国的影响力形成真正抗衡。

人民币成为IMF贷款储备货币更多是一种象征性胜利,而不会重塑市场格局。自IMF去年宣布该决定以来,各国央行只是小幅提高了人民币储备。考虑到中国对人民币汇率和跨境资本流动进行严格控制,一些经济学家对人民币入篮存在质疑,但IMF称,此举是对中国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强国的合理承认。

IMF总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称,迈向开放、融入全球经济并按照规则参与经济博弈的道路是不可逆转之路。对中国政府来说,人民币被纳入IMF一篮子储备货币是对其与日俱增的全球影响力的衡量,是其利用新获得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的更广泛计划的一部分。

官方储备货币地位是中国多年来为满足IMF标准所做努力的一个成果。过去五年中国政府已设法使人民币计价交易从细流变为洪流:目前中国三分之一的跨境贸易是以人民币结算。

中国在全球主要的首都建立了银行关系以方便贸易结算,包括本月早些时候在纽约获得授权的人民币业务清算行(美国首家)。中国还设立了近30个长期双边信贷安排,以支持贸易结算和任何可能出现的现金短缺。

不过,人民币国际化只是中国更广泛外交战略的一个方面。过去十年里,中国已从发展援助资金的净借款国转变为净贷出国。中国在几乎所有的主要国际金融机构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包括在IMF和世界银行都有中国籍高管。

中国还牵头成立了一系列可供选择的金融机构,其中包括规模2400亿美元的《清迈倡议》(Chiang Mai Initiative)、规模1000亿美元的应急储备安排(Contingency Reserve Arrangement)以及初始资本1000亿美元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 。

虽然中国通过展示其新实力正在挑战传统的美国金融据点,但不大可能很快打破美国的经济主导地位。这也是全球大多数交易和外汇储备仍采用美元的一个原因:美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最保险的经济体。相比之下,虽然人民币如今已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但仍不是“避险”货币。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经济学家、前IMF中国部主管普拉萨德(Eswar Prasad)说,中国并未赢得外国投资者的信任,因为中国没有稳健的金融机构,例如一家独立的央行、值得信赖的法治以及一种公开透明、相互制衡的政体。他表示,这可能会使全球储备中人民币的持有比例限制在5%-15%。

与其他主要货币相比,人民币未来仍面临挑战,包括在更广泛的中国经济和外交方面的挑战。人民币在全球总支付中占比只有1.86%,相比之下美元为42.5%,欧元为30%,英镑为7.5%。虽然过去几年来全球央行的人民币储备额增加了近一倍,但在其总资产中的占比仍只有1%-2%。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速度快于预期,人民币的私人需求低迷。今年7月,人民币最大离岸清算中心香港的人民币存款从一年前的人民币1万亿元降至人民币7000亿元。

中国驻IMF执行董事、前中国央行高级官员金中夏称,长期而言,中国最终将加大资本账户的开放力度,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也将进一步增强。不过金中夏表示,这不会一蹴而就,这将是一个逐步推进或循序渐进的过程。